多年以来,三河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定位为农场转型升级的有力“助推剂”,不断结合实际、统一思想、凝聚力量、集中智慧,以三河创新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,推动农场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推出“四张名片”。三河农场继承和弘扬军垦文化、知青文化,即“艰苦奋斗、勇于奉献、开拓创新”,做到“艰苦奋斗的本色不能忘、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丢、开拓创新的追求不能弃”,并从中提炼升华出符合时代特征,具有很强“包容性”和农垦的发展特点,为广大职工群众所认可的三河精神和核心价值观,凝练为三河特有的“四张名片”,即“风正、和谐、民主、创业”的农场形象,“开放、包容、诚信、爱场”的人民形象,“清廉、激情、敬业、爱民”的干部形象,“绿色、环保、安全、营养”的农场产品形象。自“四张名片”确立以来,三河不断丰富其内涵、挖掘其深意、扩大其影响,致力于实现农场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领域的转型升级大发展。
弘扬“中”字文化。三河农场中心位置(宝书塔)竖起的LED大屏幕为三河发布消息、传播正能量发挥了重要作用,现赋予其以深寓意、新内涵:我们竖起来是一个中国的“中”,“中”象征中正和谐,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;我们竖起的还是一个“忠诚”的“忠”,“忠”象征三河人在推进“四个全面”的历程中有“包容、爱场、守纪、和谐”的胸怀和意志品质、再树“四张名片”新形象,引领周边地区奉献安全食品,承载农场“转型”华丽转身的使命。
规范制度导向。三河农场立足场情,制定并不断完善符合集团公司相关精神的各项管理制度、工作规程、职业守则等行为规范,如:《机关工作人员年度目标考核暂行办法》、《三河农场干部学习、培训管理暂行办法》、《关于社区管理委员会机构设置、主要职能及人员编制方案的请示》等,这些规范准则虽然体现了一定的强制性,但在企业文化的管理过程中,其强制程度随着员工价值理念的逐步强化而减弱,继而更加深入人心地被认可和服从。
开展竞赛活动。开展内涵丰富、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,在进一步弘扬企业文化的同时,推动农场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,逐步实现以文化管理企业的目的。如开展“爱党、爱农垦、爱岗位”演讲比赛,为青年人搭建展示文采、锻炼口才、发表见解的平台;在全农场范围内开展安全知识竞赛,以此帮助职工对相关安全知识进行有效记忆,以备不时之需;组织“先进单位”、“好员工”等各类年度评比,不断完善评选程序、严格评选制度,以工作实绩、模范事迹为评选标准,对最终选定的“先进单位”、“好员工”等通过LED大屏幕、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公示、宣传等等。
加强氛围营造。各类文化标识牌在三河农场随处可见,如在绿岛内设立“名人警句”牌,借用发人深省、鼓舞人心的经典名言,与细微处向全场职工灌输正能量;在南大门树立有“打造生态农场,建设美丽三河”等字样的迎宾牌,既是掷地有声的发展口号,也是三河人爱场奉献的最好表达;在机关大楼每层走廊、楼梯口均挂有廉政相关警示宣传,作为时刻提醒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行为标尺和约束准则;三河农场逐步借用互联网,加快微信、微博、官网等新型媒介的使用和建设,并鼓励全员参与到对外展示三河农场企业文化、人文风采的进程中来,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。
结合品牌建设。三河农场将品牌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大力进行品牌宣传,通过不断提高“三舒”、“缘来三河”等品牌的知名度,增强职工群众的自豪感和归属感。如先后投资40余万元,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品牌宣传、加强氛围营造,如利用门户网站、有线电视、橱窗、LED大屏幕等动态宣传方式;制作巨大而醒目的广告牌、标识牌,如在南大门竖起了“三舒”生态梨Logo标识牌,在南转盘竖起生态梨园、草莓采摘园指示牌,并在周边乡镇进入农场的道口竖立旅游标识牌。